在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发现了硅太阳能电池中非晶硅接触层的损耗机制。
研究于3月17日发表在《acs应用纳米材料》上,标题为“imaging of bandtail states in silicon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nanoscopic current effects on photovoltaics”(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带尾态的成像:纳米电流对光伏的影响),通讯作者为德国亥姆霍兹柏林能源与材料研究院(hzb)能源转换和量子信息科学系的klaus lips。
硅太阳能电池便宜且高效,可以以低于2美分/千瓦时的价格发电。当今最高效的硅太阳能电池核心部分是小于10纳米的选择性非晶硅(a-si:h)接触层,这些接触层负责分离光产生的电荷。hzb使用这种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可实现24%以上的效率,做成串联太阳能电池后,最新报告的效率记录为29.15%。
这种异质接触系统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然而,科学家现在还不清楚这接触层如何实现电荷载流子分离,以及它们的纳米级损耗机制是什么。
a-si:h接触层的特点是其固有的无序性,这一方面使硅表面具有良好的涂层,从而使界面缺陷的数量最小化,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个小的缺点:它可以导致局部复合电流和传输势垒的形成。
hzb和犹他大学的一个团队首次在原子水平上实验测量了c-si和a-si:h之间这种泄漏电流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利用cafm,物理学家们能够用接近原子的分辨率来确定泄漏电流穿透选择性a-si:h触点的位置,以及在太阳能电池中产生损耗过程。在cafm中,这些损耗电流表现为纳米级的电流通道,是与非晶硅网络无序相关的缺陷的指纹。这些缺陷充当了电荷穿透选择性接触并诱导复合的垫脚石,被称为“陷阱辅助量子力学隧道”。
这是第1次在a-si:h中观察到这种状态。
犹他州/柏林的研究小组也能证明,暗流随时间随机波动。结果表明,存在一个短期的电流阻塞,这是由被困在邻近缺陷中的局部电荷引起的,它改变了隧道态(垫脚石)的能量位置。这种被俘获的电荷也会导致电流通道的局部光电压上升到1v以上,这远远高于人们在宏观接触时所能使用的电压。
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
【1】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m.0c02704
【2】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3/210317111749.htm
p48 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我要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