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新冠病毒新变种“ihu”出现
法国马赛的医院于去年12月初,在一名从喀麦隆返回法国的旅行者身上发现了新冠病毒新变种,暂时命名为“ihu”。根据法国政府支持的一项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这种新变种已在该国感染了12人,均来自喀麦隆的旅游返回者。据悉,这种新突变体在“非典型组合”中有46个突变,这比奥密克戎的突变还要多,后者有37个。进一步的测试分析揭示,新变体有46个突变和37个缺失。刺突蛋白中有14个氨基酸置换,包括两个已知的刺突蛋白突变n501y和e484k。
以色列研究:第四针新冠疫苗可让抗体增加五倍
上周,以色列开始为特定人群接种第四剂新冠疫苗。以色列总理贝内特在当地时间1月4日表示,根据已获得的初步数据,接种第四剂新冠疫苗是安全的,能使接种者体内的抗体水平增加到接种前的5倍。此前,以色列政府曾宣布,向该国60岁以上人群、医护人员等特定人群开放接种第四针疫苗,以遏制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迅速传播的问题。
“中国天眼”大成果登上《自然》封面
1月6日凌晨,《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天眼”(fast)的最新成果。在该成果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等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通过fast平台,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首次获得原恒星核包层中的高置信度的塞曼效应测量结果。研究发现,星际介质具有连贯性的磁场结构,异于标准模型预测,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
耐药的“超级细菌”在人类使用抗生素前就已存在
近日一项研究表明,在刺猬身上存在的一种“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人类使用抗生素前就已经存在耐药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上。研究人员利用测序技术,对mrsa的一个株系——mecc-mrsa的耐药基因的演化历史进行了追溯。在丹麦和瑞典,有60%的刺猬携带这一菌株。他们发现,这种细菌的耐药性在19世纪便已出现,而当时人类还没有发现青霉素。进一步研究表明,刺猬皮肤上还存在一种可以产生抗生素的真菌。研究人员认为,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对mrsa产生了选择压力,mrsa因而发生适应性演化,产生了耐药性。该研究表明,超级细菌可以在没有人为干预的过程中自然产生,随后通过直接接触进一步传播给牲畜和人类。
孕期多补充胆碱,可提高日后孩子的持续注意力
近日,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给孕妇推荐的胆碱摄入量并不能完全满足胎儿大脑的发育需要。研究人员通过一项为期7年的随机对照喂养试验随访发现,如果孕妇在孕期摄入的胆碱量是推荐量的两倍,其7岁孩子在需要持续注意力的挑战性任务中表现更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实验生物学协会联合会杂志》。结果发现,每天摄入480毫克胆碱的女性的后代,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的准确性都有所下降,而每天摄入930毫克女性的后代在整个任务中都保持了较高的准确性。这些发现与母系补充和剥夺胆碱对啮齿动物的影响相似。
研究揭示强迫症行为的神经机制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彭子文及其合作者团队,研究揭示了强迫行为习得的神经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大脑皮层》。研究人员以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模态磁共振影像分析技术,分析患者目标导向与习惯行为学习相关的大脑区域间功能与白质结构连接的变化,以及该变化与患者症状表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反映压力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相比对照组,强迫症患者目标导向系统内、目标导向系统与习惯系统间的功能、白质结构连接强度均降低,尤其集中在大脑眶额叶、腹外侧前额叶和辅助运动区等。患者的强迫行为严重程度与目标导向系统内的功能与结构连接存在较强关系,且受到患者压力水平的调节。
研究利用母亲血液,预测孕期先兆子痫风险
一项新研究通过对单一血液样本进行rna分析,能在临床确诊几个月前预测孕期出现先兆子痫的风险。该研究或为降低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打开了新的治疗窗口,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美国南旧金山生物医学公司mirvie的morten rasmussen和合作者对8个独立研究组的1840名孕妇的2539例血浆样本进行了游离rna(cfrna)谱分析,以确定怀孕进程的正常模式,以及在症状通常出现的前几个月确定先兆子痫的风险。研究结果或有助于预测潜在的并发症,并有望开发出孕期的个性化评估方法。
云南是世界荔枝起源中心
荔枝起源中国,栽培记录可追溯到2300多年前。近日,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等单位合作完成的重大研究成果《高杂合度荔枝基因组中两个不同单倍型表明早晚熟栽培品种各自独立驯化》登上《自然-遗传学》。研究提出了荔枝‘一个起源中心、两个独立驯化事件’假说,证明了云南是世界荔枝起源中心,有助于消除国外学者有人认为荔枝也可能起源于越南的认知。
机器学习可准确预测农药在植物根系的累积量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先后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研究论文。他们首次利用机器学习模型直接预测植物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累积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量,解决了传统线性模型无法模拟农药被植物吸收的非线性关系,并揭示了影响植物累积农药的关键化学分子结构,为农产品在产地环境化学污染的预测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该项研究成功利用机器学习作为新兴手段预测农田作物对农药等污染物的吸收累积,展现了预测工具的先进性和通用性,为未来新农药植物吸收潜能评估和农田农药污染安全评价提供新的可靠工具。
日冕为何突然“加热”
日冕的温度为什么能高达几百万摄氏度?解释这一现象的“热门”线索指向了日冕下方的区域。在一项使用熔融碱金属铷和脉冲强磁场的实验中,来自德国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研究中心(hzdr)的团队开发了一个实验室模型,并首次实验证实了理论预测的等离子体波(即所谓的阿尔文波)现象。日前,研究人员在《物理评论快报》上报告了这一成果。该团队的新工作聚焦于阿尔文波,这种波发生在日冕下方充满磁场的太阳大气层的等离子体中。他们发现,磁场在日冕加热中起着主导作用。作用于等离子体电离粒子的磁场类似于吉他弦,它的“弹奏”引发了波动,而且阿尔文波的频率和传播速度会随着磁场强度增加而加快。
“复活”锂金属电池中的“死锂”
近日,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能让“死锂”像蠕虫一样蠕动,从而恢复这些“死锂”的活性。他们发现,当给锂金属电池充电时,这些“死锂”会缓慢地从阳极向阴极移动;类似地,当放电时,“死锂”会反方向移动。如果持续让“死锂”来回移动,最终它们会重新与阳极接触,并再次建立电化学连接,从而使它们“复活”。这项研究为未来锂金属电池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1月6日6时59分,经过约47分钟的跨系统密切协同,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此次试验,初步检验了利用机械臂操作空间站舱段转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了空间站舱段转位技术和机械臂大负载操控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积累了经验。
俄火箭任务失败:4吨助推器被重新拉回大气层
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去年12月27日进行angara-a5重型火箭发射测试时,出现了上层助推器persei入轨(地球静止轨道)失败的情况,因为重力或者引力的作用,该助推器被再次拉回大气层。报道称,尽管起飞质量大概20吨,但其中约占75%的燃料都会在升空过程中消耗殆尽,估算这枚不受控制“自由落体”的助推器在3.2~4吨左右,虽然不排除有些碎片会落到地面,专家仍表示,不必过分担忧。
大连理工张大煜学院院长段春迎拟加盟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科学技术处k8凯发棋牌官网发布《关于“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候选人”的公示》:由于工作需要,学校组织开展了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换届工作。根据《南京大学科技创新平台主任评聘细则》(南科技处发〔2021〕13号)要求,经招聘委员会评议,拟推荐段春迎教授为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候选人,现将相关材料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1月5日至2022年1月11日。
教育部:开展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
1月4日,教育部发布《四部门关于开展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要求,深入推进新医科建设,经研究,决定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p21 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我要投稿
×